【隨筆】別人十年磨一劍,我五年磨一背

寧靜碰觸邁向第五年的年頭,這是我第三次的參加背部訓練的團體。

這次的經驗真是令人驚喜!

在訓練中,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阿努以前按摩我的背部時力道如此之大。我以為只有強力按摩能帶來最有效、最舒爽、最深入的感覺。

但我錯了!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。雖然我知道每個人可以承受的力都是不一樣的,只是一直沒有搞明白更深層的含意。

背部在心理層面代表著「支持」,而在今年的團體訓練中,我發現了一個內在的信念,那就是「我覺得沒有人可以支持我,我只能依靠自己」。
這個信念帶來了一些好處,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。

我可以有力地支持他人,但卻無法允許他人支持我。

更深入地觀察,我發現支持他人背後還暗藏著一個難以察覺的動機,原來我也想要被支持,但卻無法允許自己接受支持,這種能量就卡住了。

在團體中分享我內在探索的覺察後,阿努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,他邀請我先跟這個發現待在一起。
在這些天的團體中,阿努分享了怎麼去處理這些信念關鍵,就是要慢下來,有意識地觀照這些發現,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,我們才有機會做出新的選擇或改變。(這是我憑記憶整理的片段)

進一步的觀照自己的身體
我發現在間頰骨靠脊椎兩側的豎脊肌裡面,有一個無法鬆開的緊張感。這個「緊」卻又是我站立挺直的一種資源。
※豎脊肌是很長的也很深層的背部肌肉

但阿努卻發現了……
他了解我的身體需要什麼,由於我無法接受被支持,也無法輕易感受到被支持,所以阿努以較高強度的碰觸方式按摩我的背部,這樣我才能感受到那種「緊」。
連結到這次阿努的高強度碰觸,多年前阿努對我的碰觸也是如此高強度。這對我來說只有七分的強度,但我知道這七分對其他人可能超過十分。
我感到驚訝!這麼多年過去了,為什麼我還是這樣呢?有些自責的情緒湧上心頭,覺得自己沒有進步,為什麼這麼晚才發現?

直到阿努看見了我,我才終於看見了自己。阿努很早就看見了,但我沒有辦法。

課餘休息時間,有幾個同學跑過來對我說
「大衛,你可以試著讓我支持你呀^_^」
「大衛,我們可以再來練習一下,你來感覺看看我能不能支持你~」
「大衛,我可以給你一個擁抱嗎?」

其實還滿感動的啊嗚嗚嗚嗚Q_Q
這些話真的讓我感動得快哭了,也感覺到內在的「緊」緩緩地鬆開了,我也覺得背部更柔軟了,呼吸有另一個層次擴張感與輕鬆。

寧靜碰觸訓練真的很有意思,並不是想像的只有靜謐的時刻,這誤會可大了
有時候,透過對話和探問來觸碰心靈,
有時候,透過身體的碰觸來探索。
有時候,透過身體的移動來認識自己。

我真的非常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加入寧靜碰觸訓練團體,一起探索自己。

倘若願意接受身體個案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。

我腦中一直出現一個《阿凡達》電影經典對白:“I see you”(中文翻譯為「我感受到你」)。

每次看到這句對白,我都忍不住流淚…

I see you &我感受到你

我被阿努的碰觸看見了,

終於,我看見我自己了、感受到我自己了。

開始,我也開始看見別人、感受到別人。

發現,原來我也可以。

這是個一層一層的無盡旅程,如此延綿下去。

現在,我持續在走自己的碰觸之旅,我明白我的不完美。

用文字紀錄著,分享的這份感動、喜悅與愛。

深深的祝福
大衛

【隨筆】我真的很喜歡寧靜

寧靜
我真的很喜歡寧靜
開始前,我想提問
你感到快樂嗎?
你內心是否平靜?
你能感受到喜悅嗎?
你能滿足自己嗎?
你能享受孤單嗎?
你曾經深入探索過自己的內心嗎??
你知道你不需要閱讀下面的文字分享,你仍然夠過得很好、很自在嗎?

如果你對於療癒這件事也有一些探索與好奇,也許你可以與我一起看下去

近年來我很喜歡寧靜,平常也是一個喜歡自我沉澱的人。我經常思考與探索身心靈領域的主題,並以文字紀錄為其中一種的方式。然而,過度的思考經常使我困於無窮的思緒迴圈,成為禁錮自我的枷鎖。

偶然接觸到的寧靜碰觸訓練課程,這是一種整合身心的身體工作(Bodywork),透過身體開始與自己連結,原來身體需要的很簡單也非常誠實,而頭腦卻是個搗蛋的專家。這些年我很認真投入的在這個訓練課程,發現我內在一直存在著一個寧靜的空間,這不是我創造出來的寧靜,而是它一直都在,但我忘了,我徹底的忘記了,我進入了頭腦,嘗試解決各種問題,看起來是很強大沒錯。但這對生命卻行不通,生命從來不需要去解決問題,最終在2017年末,我遇到了困境,我無法跟那時候的伴侶繼續下去了,我不懂為什麼。身體也出現異位性皮膚炎,發作起來經常難以忍受的癢感,會抓癢到手上有血,即使我理性知道不能抓。

這時候我已經知道很多身心靈的知識,我知道零極限清理工具、我知道水的故事、我知道意念會影響環境、我知道細胞記憶、我知道情緒會影響身體、我知道長久負面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、我知道與伴侶保持良好的溝通、我知道要持續積極正面思考、我知道不能生氣要理性溝通,這些我都知道!但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我無法實踐這些!Why?
大量的身體工作和大量的靜心訓練,我得到了很大的幫助。也終於明白以前書中讀過 OSHO 的『身體是門,身體是墊腳石』「The body is the door, the body is the stepping-stone.」。

我開始學習如何將注意力從頭腦轉移到身體上,身心重新整合,漸漸的我可以享受這份寧靜,也希望能與大家分享這份寧靜,透過這樣的方式與大家從心會見。

文字雖然是一種效率較低的資訊傳遞方式,但卻是最便利的工具。我真正想記錄資訊無法透過文字完整表達,只要語言的介入就會失真,那只是一種關於存在(Being)的狀態,每個人對此的詮釋各不相同。

以下是我過度思考的枷鎖的案例,同時也搭配我的行動力去驗證。

這些年來,我專注於研究和深入探索療癒(Healing)這個主題。早在2018年我成立這個粉專之前,我就意識到「沒有人需要被療癒,因為你已經是完整的」。從意識能量工作的角度來看,若專注在解決問題,將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問題。

「療癒」意味著有殘缺、我不好、我需要被治療,但為什麼我們要花錢參加身心靈成長課程?為什麼要找人做療癒個案或諮詢?沒事挖洞自己跳?將注意力投注在這裡是否會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大呢?
健康地活著不是很好嗎?是!
我們可以將這些金錢花在旅遊、必要的物品、享受美食、與朋友共進晚餐等事物上,這不是也很好嗎?是!
那為什麼要一直白花花的撒幣參加這些成長課程和療癒個案?
然而,多年的觀察經驗,我發現願意接觸身心靈的人往往願意學習新知,探索內在、看見不同的可能性並提升自己,或者去理解實踐本質性的事物,或是擁抱更宏大的宇宙觀,這是條沒有盡頭的道路,一層一層的疊加上去。

作為一個提供身體療癒、能量療癒和談話諮詢服務的人,我看到療癒服務對大部分個案是有效的,甚至有些個案也成為了我的朋友。然而,有時候我也會遇到療癒效果不佳的情況。我開始反思觀察,發現他們可能尚未做好準備。有時候,我就像是弄了一桌豐盛的宴席招待客人,但有些客人只能接受簡單的小米粥。我才意識到自己太心急了,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同樣的需求。

另一種情況是,我想提供豐盛的滿漢全席,但客人只想吃日式料理,與個人需求不符。我發現這是因為我沒有溝通好需求,或者我的說明不夠清楚,導致結果不符合預期。

我清楚療癒服務能帶來效果。大部分個案需要接受三次以上的服務才能感受到療癒的效果。少數一次就能感受到效果的大部分是那些已經做好心理準備、開放接受、並且在內心深處渴望轉變的人。他們在療癒過程中願意投入時間和努力,並且對自己的成長持有負責任的態度。

這些經驗讓我深思熟慮,我意識到每個人的需求和成長過程都是獨特的。作為一個提供療癒服務的人,我的角色不僅僅是提供幫助,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與個案建立良好的溝通和理解。我需要認識他們的需求,並尊重他們的節奏和選擇。同時,我也需要給予個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,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成長,而不是主動去改變他們。

我開始探索療癒和成長的理解,並不斷投入實踐和體驗,並思考著人們為什麼會追求這些身心靈的探索與實踐。我意識到,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生活並不只是追求生存與滿足基本需求的過程。我們對於生活渴望更多,我們渴望探索自己的潛能,了解自己的目的和意義,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幸福。

療癒和身心靈成長的探索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架構和工具,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、面對內在的困擾、釋放情緒、改變限制性的信念、培養更有意義的關係、賺取足夠的金錢財富,並在生活中創造更多的平衡和快樂。

當我們願意投入這樣的探索旅程時,我們便打開了自己的心靈之門,並與內在的智慧展開對話。療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,要求我們對自己的成長和轉變負起責任。

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參與身心靈成長的課程或接受療癒服務。每個人的道路和需求是獨特的,有些人可能找到其他方法來實現內在的平衡和幸福,例如通過運動、藝術、冥想、靜心、閱讀、創作、與親朋好友互動的方式等等。

需要澄清的是,在這指的「療癒」並不是醫學上的治療,這很容易被誤解。當我們以治療的心態去「療癒」一個人時,我們徹底否定了這個人的存在,這會大大降低效果,拜託千萬不要這樣喔~
這些年我思考了很久關於「療癒師」這個詞的使用,這很容易理解跟被濫用。

最終,我發現我並沒那麼偉大與強大,能夠去真正的去療癒誰。我深刻的理解是那位真正能夠療癒的人始終是個案自己,我的角色比較像是內在靈性的導遊,陪伴每一位來到我面前的勇者一起穿越這個錯綜複雜的迷宮,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超能力!

我更喜歡稱自己為「個案給予者」、「執行師」、「分享人」、「帶領人」或「引導人」,因為這幾個詞彙更能體現我們的角色和使命。我深刻明白在療癒過程中,我們並非在修復或治療他人,而是在陪伴、引導和滋養他們的內在力量。允許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智慧和自我療癒能力,我們的任務是重新連結個案內在的力量,幫助他們找回平衡和和諧,找回平衡和和諧。很有趣的是,這樣的結果就是療癒的過程。

作為個案給予者,我們需要保持謙卑和尊重,並與個案建立互信和共鳴的關係。我們並非有所有答案的專家,而是與個案一同探索和學習。在這個過程中,也需要不斷自我反省和成長,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支持。

這段旅程讓我對「療癒師」這個詞語有更深入的思考,並開放地接受「大衛老師」跟「大衛療癒師」這類的稱呼。重要的是,我明白自己正在做著什麼,並且以清晰的身份定位展開工作。現在我願意超越文字框架,真實地走在療癒之路上。
(這些年找過不少朋友聊過關於「療癒師」這件事,謝謝你們。)

另一種療癒個案系列是透過非語言的方式進行各種能量療癒,即非談話諮詢的形式。暫無法在本篇完整表達,可參考其他的個案體驗紀錄分享。

這個粉專「大衛的寧靜碰觸×旅程×紀錄」已經走過四年,現在邁向第五年。

我是真的從身體工作的寧靜碰觸個案服務逐漸擴張到談話諮詢個案,再進一步發展到不同層面的能量療癒,一點一滴的擴張到粉專的文字中。
搭配這些年持續的行動與內在探索
最終也開出甜美的果實
這甜美果實是
我理解「沒有人需要被療癒,你就已經是那如是完整的樣子了」的概念是什麼。

透過更高更大的觀點,可以暫時稱之為永恆神性的層次。

在永恆神性的層次上確實「沒有人需要被療癒,你就已經是那如是完整的樣子了」。這層次的一切都是完全被接受、接納的,也有人稱作這是「無條件的愛」。

而在地球的實相層次上,我們確實有「一些東西」可以被「療癒」。在這個物質世界中,我們對「好的」和「不好的」有著根深蒂固的概念,它很容易被理解。在需要療癒的觀點下,我們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、個人成長、獨立和幫助自己和家人等,這些都是出自善意的。

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「善意」這個概念並不完整,它同時包含了「善」和「惡」的錨定,至少在這個旅程中,這是一個重要的起點。

最終,我們需要將其提升到永恆神性的層次。

那就是「你就已經是那如是完整的樣子了」。「我在」。「我是」。

寧靜也是一種能夠幫助我們連接內在智慧的狀態。每當我給予自己一些寧靜的時間,專注於當下的經驗,可以更深入地感知自己的情感和需求。這種內在連結可以引導我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,並找到真正的平衡和和諧。

這些年來,透過參與各種成長課程、進行內在探索和經歷療癒,我深深意識到這份「寧靜」並不僅僅是外在的安靜,而是一種內在的平靜和觀察力。它是在外界喧囂中保持內心安寧和平靜的能力,不解離、不逃避、不閃躲的與自己的真實待在一起。

在追求療癒和成長的過程中,我學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:真正的療癒來自於內在的轉化和觀照。它不是外在的修補或改變,而是一個深層的內在轉變,使我們重新連結到自己內在的智慧和那份深深的愛。

寧靜對我也意味著學會放下控制和執著,接受並流動於生命的變化。當我們能夠放下對外在結果的執著,並將注意力轉向內在的平靜和自我觀察時,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瞭解自己的內在世界,而不再像以往一樣慣性地將注意力不斷地放在外在,消耗自己的情緒和生命力,最終自我疲憊、放逐自己。

來一個深呼吸~~吸氣~
在這個寧靜的狀態中,我可以更清晰地感知自己的情緒、想法和行為,並意識到內在深層的限制模式和信念。這種觀照讓我有機會釋放過去的傷痛、解放限制性的信念並改變不健康的模式。

療癒是一個持續的旅程
我曾探索過是否有可以簡單快速解決的方法。可惜的是,並不存在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。

像是我曾經希望希望透過一次療癒個案或一次工作坊、靜心課程就能永遠解決問題,事實上,每個人的生命經歷和需求不同,療癒的過程是個持續的旅程。

我才發現每個人的生命經歷和需求都不同,療癒的進程也會有起伏和不同的節奏。更多的時候,往往需要耐心地等待(的N次方)和接受。對於一些人來說,療癒自己可能是一生的工作,而不是一個瞬間的轉變。但也要知道瞬間轉變的療癒是有可能的,知道奇蹟是可能的,這是真實存在的!
最重要的是,療癒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旅程,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需求和步伐。我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,並樂於與他們合作建立個人目標和療癒計劃,確保每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。我能持續提供支持和指導,並幫助他們發現他們內在的智慧和力量,以實現真正的療癒和個人成長。

療癒是沒有限制的,像是寧靜碰觸能量平衡按摩、生物能頭薦骨共振療癒、談話諮詢、希塔療癒、Access Bars、能量療癒以及開放式個案等療癒工具,這些包括身體工作(Bodywork)、限制信念釋放、意識談話、純能量療癒、溝通技巧訓練、身心覺察、靜心訓練等。

透過不同的療癒方法,我希望能夠幫助人們在他們的生命中獲得更多的輕鬆、自在、平衡、快樂和意義。每一步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,並帶來更大的覺醒和自由。我相信,透過共同的努力和合作,可以共同創造一個更有意義和富有愛的世界。

這也是我舉辦工作坊、靜心課程和頌缽音療的原因之一。

所以呀!我真的很喜歡寧靜。
寧靜是我與自己對話、充滿愛和接納的時刻。所以我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寫文字紀錄,我發現我不需要證明自己、我不需要為了追求關注、社群網站的讚數而寫文章。雖然這違反市場行銷的機制且不利於推廣,如果我要持續發展療癒專業工作,這也是我近期需要突破的限制。

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與他人一同旅行的引導者,提供支持、理解和愛,協助他們尋找內在的平安與療癒。這是一個持續的學習和成長過程,我將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,成為一位更好的療癒者。

深深陪伴你走過這段療癒之旅,我們共同見證這個過程。
幫助你重新獲得屬於自己的力量
這次真的是說多了,最終究僅僅是存在(Being)。
如果你對於療癒個案有任何需求或對相關主題有問題,請隨時向我提出,我將全力支持和幫助你。也很歡迎參加我舉辦的工作坊、靜心課程等相關活動。

深深的祝福
大衛

#臉書文章 #超級巨量 #資訊轟炸 #除去調皮的文字 #寫了不知道幾天 #祈願共好榮耀彼此的世界

【隨筆】2023年春。恆春遊記

隨筆,沒有文法沒有架構想到啥就寫啥。
這次到恆春短暫停留四天,感觸一點一滴的浮出來。
我是喜歡學習跟內在探索的人,有時候大型進修課程的時間會安排在連假期間,看這次228連假沒卡到什麼進修課程,就決定來趟久違的恆春之旅。
碰面朋友說:我們好像快兩年沒見了?
大衛:對呀,時間好快~
(此時翻了手機查詢)
上次到恆春是2021年4月的時候,差不多有一年十個月了,沒想到都生出屬於自己的民宿空間了。
※有興趣去恆春玩耍的朋友可自行Google 「禾園悅舍」,然後跟老闆說是大衛的好朋友,會有驚奇優惠喔!😉
觀。活動|一些關於活動的觀察
這次在恆春有舉辦頌缽音療靜心分享,從團體的能量中觀察恆春比較快平靜下來,台北的能量比較躁動,頌缽音療會有較多的時間比例花在調整場域的能量,這真的是有比較才看得出差異。
插曲:在民宿朋友的邀請下,有額外加開頌缽音療靜心並邀請有住宿的客人一同享受。
觀。身體|一些關於身體個案的觀察
原以為恆春這邊很放鬆很接觸大自然比較不需要提供身心靈服務,這幾天下來接觸到不同的身體個案,也是有些身體的副交感神經是過度活躍的,換句話說是比較緊繃的,能量也相對不易流動。在我這邊這幾年的經驗跟觀點,能夠放鬆與平靜是比較好的狀態,平衡的能量能夠自由流動,睡覺休息時也能夠得到更深層的滋養。
觀。知|呼吸、淨、靜
很享受恆春的空氣、太陽,在這裡整個慢了下來,這趟幾乎沒安排甚麼景點行程,找了幾個朋友串門子。是一趟粉廢的行程。原本想要去四重溪泡湯,聊天聊太晚沒時間去😆。
靜。思|沉澱回顧
在恆春這塊土地能量真的很不一樣,此趟探索的新地方並不多,就幾個老地方走一走、看一看,享受這裡的太陽、空氣、水、土地。很明顯跟在台北的步調確實不一樣,在台北我會有種一直求要進步的感覺,算是競爭嗎?也許這是集體的能量場域吧?台北資訊爆炸的多,各行各業的進修課程琳瑯滿目,加上我喜歡學習、探索身心靈,對我真是滿滿寶山跟誘惑🤩🤩🤩,這也間接造就我喜歡寧靜碰觸、靜心的原因,在這邊可以沈靜下來,回收可能過度向外擴張的意識。
補充:
「競爭」直覺讓我感覺很不好,後來靜心沉澱,其實「競爭」很多種,若是良性競爭,亦可成就他人與自己,不爭功並與萬物相生相息、互利共榮。收到這樣的訊息,自己也就釋懷了許多。
大家一起來良性競爭吧!!(開始調皮了😝)
感恩。緣|感謝
從2019年被朋友邀請下來恆春提供服務,與恆春這塊土地跟人們結緣,雖然這位朋友目前已經離開恆春到新的地方發展,依然是謝謝這份邀請。
雖然,這位老朋友離開了,在恆春的新朋友也不定時的邀請我去這片土地,深深的感恩啊!(等到有回應就會下去。)
近況|彙整
由於這主要提供的服務是寧靜碰觸(具有安靜、寧靜、靜心的品質與狀態),搞著搞著我也是滿享受跟沉靜這樣內在品質與狀態,去年公開的文章記錄也相對變少了,以商業行銷行為來說,這是很不利我推廣寧靜碰觸或跟其他身心靈相關服務的😆😆,似乎也不利長久的生存😆😆。
---小插曲---
某朋友:從商業的角度大衛你很大牌,開了店面不好好去招攬客人😆,或許這身心靈服務也許有不同的營運方式?可能是透過轉介紹之類的或是被能量吸引來。
大衛:哎呀~這真是有道理😆
---------
去年也終於完成寧靜碰觸第二輪一階到六階的培訓,踏踏實實地走完為期六十天的培訓,很多的轉化一直都在發生。阿努也說看到我的蛻變,這四年多的寧靜碰觸旅程真的是不容易(苦笑)。
過去一年多的時間,能量比較是往內在移動與陪伴自己,專注在個案服務與課程中。
事實上,確實是滿享受這樣往內在移動的過程,去年文章變少也覺得沒關係。好好的整理自己、清理沉澱自己,這更是重要。照顧好自己才能好好外出提供貢獻與服務。
這跟以前生病差點上天堂變成小天使也有點關係,這次慘痛經驗讓我學習到,照顧自己為至高首要任務!
目前手邊還有大家主動提供的心得體驗,都收在雲端筆記本,讓我緩慢整理中。也很感謝這些勇者主動提供的心得體驗,我喜歡看大家的回饋(無論是公開或是不公開),這對我是很滋養的能量,這是超越金錢的收穫!
展望|未來
希望這一年能夠持續至高至善的方式推廣與發展各式個案服務、課程、活動,我喜歡靜心!也希望能夠推廣跟分享靜心活動。
靜默
願一切健康平安
深深的祝福
大衛

Access bars 課後分享,上完bars課之後發生的“奇蹟”

※當事人已同意匿名分享

大衛你好,想要和你分享我上完bars課之後發生的“奇蹟”。剛上完課後,我經歷了幾天低落消沉的心情狀態,身體也很疲累,當晚睡了14小時。而之後第十天時,我和我暗戀的對象告白了,我們開始交往了,開始甜蜜的熱戀期。這個男朋友是我至今遇過契合度最高的伴侶,身心靈各個層面都能進行熱切交流,哈。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,但現在收到這份禮物我很開心,是前所未有的、感受層面豐富的滿足感,想把這份喜悅與你分享~

還有什麼能比這個更好呢?

大衛:哇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?😍

大衛:這是允許公開分享的嗎?

可以喔,我是看到你的網站上有一些分享文,我才想到我也可以來分享這份喜悅給大家~謝謝大衛~❤

大衛:好的感謝妳的敞開與願意☺️


以下是大衛個人想法補充,讓一些資訊更完整,僅供參考:

Access bars一日課程裡面會有很多的清理還有能量工具的應用,是有可能會在課後產生一些好轉反應,低沉、疲勞等等,這些天好好休息也可以補充手邊現有的營養食品。

如果真的非常不舒服記得去看醫生,也不需勉強。

去年2021年也是有一個超認真的學員,一直很想要「結婚」,學了Bars認真用,換了新工作(據說績效還挺不錯的,主管還問是怎麼做到的?)、交了新男友也在同年底結婚,能量運轉真的很順。

以下是我的猜想~
是不是這種帶有強烈「動機」的學員,來學習Access bars 效果都挺好的?
先有「動機」,遇到「障礙」、「限制信念」等等,接著學習可以幫助信念釋放的工具,然後清理轉化釋放!整個宇宙不幫你要幫誰呢!?

如果學了沒有再運用也是可以,至少有上課這一天的清理與釋放。

我自己是學了有空就用,身體不舒服就用、情緒不好就用、覺得沉重就用,發現還真是有用,也開始分享這個有用的工具課程。也知道自己的問題可能是過度「佛系經營」,有時候也是需要走出去讓人看見。

現在則是輕鬆喜悅也用Access bars,體驗著各種可能性~

最後再次感謝這位同學願意主動分享這份喜悅跟收穫,脫單的巨大喜悅呀!
透過文字分享這份豐盛喜悅的禮物與能量,大家一起來能量共振吧!憨起來!XD

怎樣還能比這更好的呢?
(這句是Access bars課程會教的工具之一)

深深的祝福
大衛

【希塔療癒個案紀錄】:生命的誕生就像是一場慶典

希塔療癒超簡介:能量療法的一種,結合腦部的靈性科學,讓身心進入希塔波狀態,結合大地的能量,以無條件的愛清理與平衡內在。

開始前以下當作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分享,這只是完整過程中的一個片段。
好友看官們無須陷入劇情,重點是我們從故事中是否得到收穫。
我沒打算呈現世俗間完美的樣子,出包的過程也真實記錄,這才是屬於我的完美。

===分割線===

※勇者當事人Mila同意正名公開分享※

完成於2022/07/22
這次Mila探索的議題是關於「失去一個機會」
整體算下來估計可能失去台幣一百多萬。
在探索議題跟釐清的過程中~(省略部分過程)
陪伴Mila連結到身為的精子的那輩子
此時感覺到很深的情緒跟挫折,講話聲音也整個沉重了起來
精子:哀呀一切都完了,我什麼都沒了,都沒有了。(沉重感)
大衛:那是什麼意思?能多說一點嗎?
精子: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,這次錯過就沒有了,沒有了!為什麼這次不是我得到?我錯過這次機會了。(難過沉重)
大衛:妳能看看身旁的其他人嗎?
精子:其他人?
(補充:因為精子還不是人XDD)
大衛:抱歉~妳能看看旁邊還有其他的夥伴嗎~XD?
精子:沒想過,我都只專注在自己失去的,沒有去關注是否還有其他的夥伴,這真是有趣的提問😀。(頓時沒那麼沉重了)
大衛:覺得自己跟他們是什麼關係呢?
精子:我覺得彼此是競爭的關係,機會只有一次啊!我只有專注在我的目標,卵子是我此生的目標!
大衛:妳會想要透過源頭的觀點來了解這個過程嗎?
精子:好!

~此過程略~

Mila:這過程有點神奇,透過源頭的觀點,沒想到無論是哪一個精子跟卵子結合,全部精子都為這個結合感到高興、為生命慶祝、祝福,過程是互相幫助彼此前進!單個精子是很難到的。(很輕盈跟開心)
Mila:我完全沒有想過這樣子的事情,這過程是很和諧的很喜悅的,這跟課本教的不一樣,並不是最強最棒的、要競爭!要拚第一!才能夠得到這個機會。
大衛:好喔~請妳好好保留這份高興、慶祝、開心的能量,跟這能量待在一起。(其實我也沒想過精子的過程是這樣子)
大衛:讓我們再去看看一開始失去這個一百萬的機會有什麼發現好嗎?
Mila:我覺得,現在能夠真心為其他得到這個機會的人感到高興,真的為他們高興。這感覺真好!真開心!下次我還是會有機會的!(勇者事後表示有種生命充滿希望的感覺。)
大衛:太好了~!

~收尾過程省略~舊有信念釋放、轉化、整合等等。

大衛的個人紀錄:

這次透過希塔療癒陪伴探索的過程中,相當有收穫,當自己專注於生活中失去的東西,確實開心不起來,彷彿失去了很多、遺忘還有其他的美好事物。
這次透過Mila親口說出來:生命的誕生就像是一場慶典、慶祝它、享受它,普天同慶的感覺,活生生的喜悅的能量透過Mila真實的語言跟聲音表達出來,真的是讓人很有感,聽著~聽著~我整個人也跟著被療癒了🥰,也連結到以前靜心的經驗。
這次真的是很有感才特地整理分享出來、貢獻出來。

最後善意的提醒:
無須陷入劇情,重點是我們從故事中是否得到收穫,跟生活結合、落實。
個人覺得無論是透過什麼療癒方法去探索議題都很需要勇氣,所以會想用勇者稱呼。
再一次感謝勇者Mila願意公開分享~(就是要加上勇者XD)

感謝這一切的發生
深深的祝福

大衛

#深深的祝福 #希塔療癒 #個案分享 #精子

【日常】與新朋友突然聊到第一次的聚餐碰面

補充:這是平日的活動,不是工作模式,聚餐認識的新朋友也不知道我這個臉書跟我的工作是什麼,所以覺得這第一印象特別有趣。

與新朋友突然聊到第一次的聚餐碰面

朋友:在你開口之前😌
朋友:看第一眼印象你會有禪風
大衛:哦?我那天的服裝很日常,也有蟬風呀!?
朋友:印象、氣質
大衛:你世界裡的蟬風是怎樣子感受?是比較「靜」嗎?還是什麼的?
朋友:應該說簡單沈穩感
大衛:恩真的有禪風感~~
朋友:就很妙
朋友:不開口很沈穩,開口直接跪(大衛:意思是落差很大)
朋友:那欸差價賊~
朋友:反差萌?

====分隔線====

其實知道自己開口跟閉口會是兩種樣子😆
那也都是我的樣貌,沒有想特別呈現什麼樣貌給別人
這邊有認識我日常的朋友
也有透過與我一對一個案認識的朋友
看到調皮搗蛋的大衛不用覺得奇怪
看到認真沉穩的大衛不用覺得奇怪
看到突然不認識的大衛不用覺得奇怪
這都是我!That’s me!
每天都在一點一滴的探索自己,如何可以活得更真實更自在

本日一問:

「今天的你是否更自在了呢?」

圖文不符 #日常 #探索 #發現可能性 #禪風